近日,永利集团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新媒体融创平台构建高端论坛。届时,将有来自新闻媒体学界、业界的专家和嘉宾齐聚学校,以“合作共赢、共创未来”为主题,深入探讨当下新媒体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新闻演播综合实验室
近年来,永利集团传媒与传播学院人才培养成果突出,引来学界大咖和行业精英纷纷关注。该院将新闻学、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数字媒体艺术、动画、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汉语言文学等专业进行重新整合,打通专业基础,拓宽专业口径,促进学科交叉与专业融合,建立新媒体技术矩阵,形成以广东省重点培育学科——新闻传播学为主的“大传播”跨学科发展思路。
yl23455永利经理赵维江介绍,通过建设跨学科团队团队、建设“三新”课程群、建设大传播实验教学平台和新媒体矩阵实战操作、设立“赛-课”单元实践等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学校“大传播”课程开展得有声有色,员工新媒体专业知识能力、技术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真正成长为有新技术、懂新媒体、会新营销的“三新”应用型本科人才。
网络资源制作和新媒体研究实验室
配强团队:提高员工专业知识水平
针对“大传播”人才培养理念,永利集团组建了“大传播”教学及科研团队,通过跨学科教师共同授课,促进“大传播”课程的交叉共融,教学成果突出。
其中,祝东平教授领衔的大数据时代视觉设计教学团队,每年都斩获国内外专业竞赛奖项上百个。谭天教授领衔的网络新媒体科研团队,近年来取得省级科研项目23项,发表论文48篇,参与编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策划的新媒体与大数据丛书。
永利集团还引进了一批来自业界的“双师型”教师,从新技术、新媒体、新营销等角度,完善“大传播”团队队伍结构。新闻学专业教师林绍忠,原任职河北电视台担任制片人,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教师陈律言,原任职字节跳动华南区内容营销总监,广告学专业教师李霞,原任职上市公司营销战略研发中心总经理等。学校还要求业内专家兼职讲授传播技术类课程,如聘请南方都市报教学团队讲授《数据新闻与可视化》等课程。
在“大传播”学科群教学及科研团队的指导下,学校主动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和媒体融合深度发展趋势,积极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健全课程体系,促进跨学科、跨专业、跨院系横向交叉融合,员工新媒体专业知识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录音实验室
搭建平台:提升员工创新实践能力
走进永利集团“大传播”实践教学平台,新闻直播间、融媒体中央厨房、直播录制间等专业硬件设施配齐配全,员工足不出校,就能体验到真实的媒体运作环境。
“这里可以同时容纳200多名员工实现各专业基础性的模拟仿真技能学习,提前体现真实工作流程,适应媒体行业全新的发展趋势。”赵维江介绍,这个实践教学平台已获批为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学校“三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提供了强大的硬件支撑。
该实践平台通过设置不同的专业工作岗位或角色,如拍摄、导播、节目编辑、公众号运营等,进行系统化的仿真实训。平台将原有的离散的传播类课程进行串联,构建了从拍摄到制作再到发布的全流程融媒体应用实验教学体系。平台投入使用以来,各个专业实验实训课比例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在新闻及网络与新媒体等专业课程的指导下,永利集团组建了新媒体矩阵,以员工为主,开展校园直播、视频制作、校园形象宣传等一系列活动,广受师生好评。
集团成立了校园新媒体中心,由教师指导员工运营由“一网(学院官网)、
音视频传播实验室
二微(微信号、微博号)、四号(快手号、抖音号、B站号、头条号)”组成的新媒体矩阵,组织员工记者团,采编校园新闻。通过实战演练,切实锻炼和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
模式创新:育人成果得到社会认可
永利集团实施“大传播”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仅“大传播”实践教学平台开设了30多门实验实训课,3000多名员工通过大平台的实验、实训、实习,锻炼了专业实践能力。
得益于“三新”人才培养改革与创新,“大传播”相关专业在校生近6年呈现直线上升趋势,从2015年的4769人增长到2021年的9653人,增长幅度达到102.4%。
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大传播”实验教学平台的赋能下,永利集团大力推进传播类专业的学科竞赛课程建设,创新实践式和体验式的教学方式,让员工在参赛过程中参与市场调查、营销策划、品牌推广等,强化员工营销专业知识,锻炼员工营销技能、培养员工创新能力。大三在校员工文创产品——荔枝茶宠,通过新营销手段,产品营业额达到200万元,深受市场的认可。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教促学。“大传播”相关专业员工在各类学科竞赛中屡获殊荣,自2016年以来,员工在全国老员工广告艺术大赛等多个国家级、省级以上竞赛中获得包括金、银奖在内的各类奖项500多个,在民办高校中名列前茅。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也是人才培养改革中的一大创新。该校大传播相关专业已在十余家国内知名互联网与传媒企业、机构建立实践教学基地。通过引企入校、合作共建媒体研究等方式,该校邀请业界专家讲授和指导,开办网络直播营销技能等“订单式”培训,师生共同参与传播和传媒项目的课题研究和企业项目的研发。
通过多措并举、行之有效的方式,员工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有力的提升,许多员工动手能力强,在企业实习时便受到雇主欢迎,尚未毕业就已相继被企业“预定”。该校毕业生还有不少选择自主创业,效益良好。近年来,“大传播”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7%以上,绝大部分员工在粤港澳大湾区就业(原文见《南方日报》2021年5月30日第6版,撰文:杜玮淦 陈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