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校本科专业电子白皮书
新闻学专业
1.专业定位
新闻学专业是以培养胜任新闻传播工作的专业人才为主要任务的专业。专业代码为050301。属于文学类专业中的新闻传播学科。
在我国,新闻学专业是传播学科各专业中办学历史最为悠久、影响力也较大的一个专业,在传播学各相关专业中具有重要地位。从行业及社会发展需求看,该专业毕业生是目前我国各类传媒(包括公众传媒、企业媒体、自媒体等)从业人员的重要来源。在新的历史时期,该专业肩负着培养能为构建反映党、政府、国家和人民价值诉求的话语体系作出贡献的人才的重要责任。
本校新闻学专业办学历史有十五年,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所属的永利集团新闻传播学科为广东省重点培育学科。多年来,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学有所用、学有所长的专业人才。
2.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宽广的文化与科学基础、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应广东及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新闻产业人才需求,以华商特色的财经新闻为核心,以企业传播与政务传播为两翼,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专业主义精神,系统掌握新闻学与传播理论知识,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法规,了解国际新闻与传播现状,熟练运用各类媒体技术的专业人才。
本专业员工毕业后,通过5年左右的实践能够胜任新闻业务、出版与宣传、广告机构等从事新闻采编、媒介策划、宣传管理、广告策划创意,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创新性、复合型、应用型社会主义建设者,可承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达到以下预期目标:
目标1:具有强烈的家国情怀,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良好的公民素质和深度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秉承华商精神,恪守媒体从业人员职业规范,具有新闻从业人员必备职业素养,成为促进社会向善的新闻传播者;
目标2:具有新闻学、传播学与网络新媒体基础知识和主要理论;把握新闻业务、出版与宣传的内容产制与分析方法;
目标3:具备综合运用新闻学专业知识、理论与方法进行传播实践的能力;
目标4:掌握新闻学业界发展现状,顺应新闻学社会发展需求;能胜任广告机构、媒介策划、媒体内容创意运营工作,具有解决新闻生产和运营等相关复杂问题的能力;
目标5:关注新闻学业界发展动态,紧跟媒体变革发展步伐,养成自主发展与终生学习习惯,积极应对新媒体技术与社会发展,具有良好的宣传管理,沟通合作、组织协调能力;毕业五年后成为团队的中坚力量。
3.培养规格
(1)学制
本专业标准学制4年,弹性学制3-7年,成绩合格者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2)学分
本专业教学实行学分制,员工应按规定修满153学分(依据:2022年人才培养方案),方可毕业。
(3)素质要求
A.政治素质。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方向,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维护国家利益,遵纪守法。
B.道德素质。始终坚守新闻真实性等基本准则以及服务国家、服务人民、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理想。
C.专业素质。具有清晰的新闻从业者的角色认知,具备积极乐观、竞争协作的良好个性,掌握新闻传播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具备创业的基本素质。
D.身体素质。身心健康,教育部规定的《国家员工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达标。
(4)知识要求
A.掌握新闻传播学相关理论知识和基本业务技能,拥有比较广博和扎实的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基本知识。
B.了解党和国家新闻宣传的方针、政策和相关法规。
C.掌握业界发展现状与变化趋势,了解外国行业和专业发展动态。
D.了解并掌握计算机和现代新媒体技术基础知识以及相关应用。
F.熟练掌握1门外语,在外语的听、说、读、写、译方面达到较高的实际应用水平。
G.掌握科学的辩证思维方法,具有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调查研究能力。
H.掌握媒介经营管理的相关原理和知识,具备一定的市场营销、媒介调查、媒体策划与运营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I.了解并掌握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具备创新思维与一定的创业素质与能力。
(5)能力要求
A.具备与新闻传播学类工作相适应的理论学习能力,并掌握持续学习的方法。
B.具备与新闻传播实践的发展变化相适应的业务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C.具备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与沟通能力。
D.具备计算机和现代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力。
E.掌握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备初步的社会科学调查与研究能力。
(6)技能要求
A.掌握新闻传播学科及其他学科知识的逻辑关联,了解新闻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熟悉新闻传播业务
B.熟练掌握新闻采编的知识,包括选题方法、采访技巧、问题设计、摄影技巧、各种新闻体裁和新闻评论的采写方法。
C.熟练掌握新闻采访与编辑基础能力,包括以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形式报道新闻事件的能力和新闻评论的能力。
D.掌握新闻传播和对外宣传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具备创业基本素质。
E.掌握立体化知识与技术逻辑的综合能力,具有与其他领域行业的链接潜力。
F.掌握公共关系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政府公共关系和企业公共关系中涉及到的各种经营管理知识和传播沟通理论与方法。
4.课程体系
(1)课程框架
本专业课程,由通识教育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综合实践课四部分组成。其中通识教育课、专业课除必修课外,均设置了一定比例的选修课。
(2)核心课程
按国家标准,结合本校实际,本专业确定的专业核心课程有:
新闻学概论、网络传播概论、传播学概论、媒介伦理与法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外新闻事业史、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学、新闻评论、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新媒体写作、网络舆情分析、新闻摄影摄像、新闻传播学前沿讲座、媒介经济与管理、音视频制作、专业新闻与深度报道、融合新闻、数据新闻可视化、出镜报道与新闻主持、新媒体运营与管理、纪录片创作、人工智能与新闻传播。
(3)实践教学环节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实践分为专业实验实训环节和综合实践教学环节两部分。实践课53.9学分,在总学分(153分)中的占比为35.2%。
A.实验实训环节
新闻摄影、新闻采访与写作、融合新闻创作、深度调查报告、专业实习等。
B.综合实践教学环节
劳动教育、毕业论文等。
5.团队队伍
(1)数量
目前,本专业教学团队中共有专任教师24人。
(2)职称
目前本专业教师团队的职称结构为:
教授3人;
副教授、主任编辑4人;
讲师4人;
助教13人。
(3)学科背景
本专业教师团队的学科背景如下:
新闻学(传播学)12人;
广播电视学3人;
汉语言文学5人;
历史学2人;
哲学1人;
国际关系学1人。
6. 教学条件
(1)教学设备
根据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要求,本校对本专业课堂及实践教学所需的教学场地(课室、试验场地、宿舍等)、图书、实验室、仪器设备等,均按照规定予以配备,以支撑本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
(2)实验室
目前本专业已建成耗资600余万元的包括新闻主播、视频创作及后期制作编辑、录音配音、摄影摄像、网络直播10处实验场地、近20个实验室构成的大传播实验平台(第一期),配置了编辑机、录音配音、摄影摄像、无人机航拍、直播间等相关设备及各类教学、实验软件,可满足本专业目前教学和实践的基本需求。该实验平台第二期建设规划已经开始论证,后续学校将会投入更多的资金和场地,进一步增加适应未来人才培养需求的实验室和实验设备。
(3)实习基地
目前,本专业所属的yl23455永利,与广东广播电视台、增城区、高州市融媒体中心等12家传媒机构和企业,合作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同时,与广州量子制片厂、广东能飞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等有行业影响力的公司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在人才培养、教学科研、团队培训、企业项目开发与制作、员工就业、创新创业实践等多个维度合作探索。